有些人雖初涉江湖,卻早已練就空手奪刃或金罩鐵衫之藝,然大部份的「傷亡者」都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其實,你無需試想,更無需幻想,因現實的創業血淚史經常就是這般輪番上演著。本文提出四個募資小迷思,希望能對各位的事業經營有一丁點的幫助。
可曾試想過身臥戰壕,頂上槍林彈雨,四處砲聲隆隆時,竟猛然發現自己未著鋼盔防彈衣,身上更沒有半顆子彈的「慘」景嗎?又可曾幻想過志壯氣凌地身赴刀會,卻待站定於五位身懷寶劍利器的彪型大漢前時,才赫然發現自己只有腰懸竹仗,手握菜刀(還是赴會途中以三兩二錢在拐角打鐵鋪「賒」來的…)
有些人雖初涉江湖,卻早已練就空手奪刃或金罩鐵衫之藝,然大部份的「傷亡者」都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其實,你無需試想,更無需幻想,因現實的創業血淚史經常就是這般輪番上演著!在此,與讀者分享上述兩則「綺」思的目的,無非是想再次提醒諸位老闆或「準」老闆們,先擁有或儘快尋得刀劍槍砲及護身續命配備(即創業及展業資金)對企業存亡的重要性罷了。
募金熱潮下的迷思 而為因應現在如日中天的募資熱潮,想與網友討論幾則有關創業資金募集的迷思,希望能對諸位「覓金之旅」有所幫助。
迷思一、智識時代
白手起家的時代來臨…
1.這年頭,只要有技術、有Know-how,還怕找不到金主嗎?
2.為什麼我有專利、還獲得「*○※◎國際發明金像獎」,可是政府卻不幫我?銀行不甩我?也沒有金主要資助我呢?
1.這年頭,只要有技術、有Know-how,還怕找不到金主嗎?
2.為什麼我有專利、還獲得「*○※◎國際發明金像獎」,可是政府卻不幫我?銀行不甩我?也沒有金主要資助我呢?
新經濟時代的來臨,可以讓擁有智識的人「加速成功」,而非就此「成功」;因此,光有技術、智識、專利、發明還是不夠的!希望你不是那位坐著等$自天上掉下來的宿命論篤信者,也不是個如無頭蒼蠅般四處急闖、卻滿心期望透過短短5分鐘至半小時的「閒聊」,就能從路人甲身上掏出白花花銀兩,來資助你完成心中宏圖大業的「夢游派」執行人,因為這些人都不會成功。
身處這個資訊爆炸、情報過剩的時代裡,「成功募資」往往是屬於那群老是有辦法將自己的想法、創意與身價,透過組織、架構、邏輯與程序性的陳述,再配上清晰有力的表達,來「蠱惑」投資者的人的!所以,再次建議諸位身懷絕技或有偉大創見卻老苦不為他人所識的老闆們,靜下心來將自己的Idea 轉化成計劃書的格式;並整理成一篇篇兼具誠懇與說服力的講稿,然後再仔細檢視並整理自己手上的人脈資源(諸如:有無金主類型的親朋好友?有無「認識且可以引薦」金主類型的親朋好友?或有無特殊管道可以接觸到的金主?有無立即可用的政府資源?…),如此排序出可接觸的對象與管道,並擬妥切入的手法與應對的方式,你會發現「成功」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不要低估創業風險
迷思二、借錢充資本
沒錢創業?借錢就好啦!阿ㄆㄧㄚˋ想開一家咖啡店,需要的投資金額約200萬左右,可是他與另外一個夥伴阿尼總共也不過只有30萬的資金而已。在幾經商議後,他們決定要請會計師幫他們作帳到資本額100萬,然後再申請青創貸款100萬,至於不夠的70萬嘛…,他們各自再想辦法向親朋好友週轉一下,應該就可以了吧!?
唉!「白手起家,以小搏大」的英雄傳奇是不該再被過度渲染了!
創業風險高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所需面對的不確定因素比起安份守己、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來說,複雜也多元了許多;而這其中又以錢的問題最令人心煩頭痛,甚者有時未能妥善處理,還會落得公司提早結束營業的命運。
當我們決定進行一項事業計畫時,總會不自主地以放大鏡端視該項投資案的優點或潛在獲利;而只以望遠鏡略瞧該案的缺點或可能遭遇的風險困境。當然投資開業能否成功,主事者或參與人的自我催眠(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但筆者在此仍要提醒諸位,投資開業的資金需求是絕對不能「自我催眠」的!一個事業的敗因,常常就在於「哎!根本不用那麼多錢啦…我們省一下應該就可以弄起來了!」的觀念。
筆者並不是在倡導「大堆頭、充排場」式的投資開業方法,當然每一分錢我們都需細算再三,絕不能浪費任何一顆子彈;但硬體投資可以精打細算,營運週轉的資金卻是節省不得,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諸如:客戶沒想像的多、口碑建立的時間比預期久、附近突然開了同性質的店…等),這種種變數往往使得企業的營運回收期延遲了不少。然缺乏足夠週轉金,讓企業撐過這段「青黃不接」期,也正是許多滿懷壯志的老闆最後落入老追三點半、甚至鎩羽關門的主要原因了。
因此,「守志於心,靜待其勢」的創業精神還是要被提倡,錢若真沒把握,千萬不可貿然行事,寧願再沉潛忍耐或修改投資規模,積極等待「(人)氣聚(錢)運開,自可成事」的一天。
因此,「守志於心,靜待其勢」的創業精神還是要被提倡,錢若真沒把握,千萬不可貿然行事,寧願再沉潛忍耐或修改投資規模,積極等待「(人)氣聚(錢)運開,自可成事」的一天。
錢債好還,人情債難償
迷思三、親友相助壓力大,還是少「碰」為妙!
現任公職的珍珍想開一家花店,算了算大概要投資個130萬吧?可是自己的積蓄只有50萬而已,雖然阿丁與大明都向其提過資助的意願,但生性害羞又不喜欠人情的珍珍,想了想還是決定利用其信用,向銀行貸款來充當創業資金。
創業不像過去只吃別人所給碗裡飯的日子,捲起袖子,自己選擇碗盤大小與飯量多寡的日子,在你決定當老闆的那一刻就正式來臨!然在不定期碗與飯的變化裡,請考慮是否要拒絕親友們的熱情贊助—因為面子、不喜欠人情或害羞等心理因素作祟。若回歸到現實面考量,親友的奧援著實是屬於最低成本的資金,因此,在創業維艱時期是否真要捨低成本金援而就高成本借貸,值得深思。
就公司資金規劃的角度來看,投資期所使用的加權資金成本應儘量壓低,因這個期間的回收與獲利都還不穩定,此時期若能再降低不必要的財務開支,則公司必能早日步入盈餘的坦途。且財務調度的程序,本應採由低資金成本逐漸推至高資金成本的漸進方式,若反其道而行,只會徒增經營壓力並減低可調資金總額。(試想:當銀行與錢莊都跑完了卻還是有困難時,親朋好友還會像開始時那般熱情地想出錢讓你週轉嗎?即使有的話,他們對你所欲週轉的額度還會那麼慷慨嗎?)
與其到最後變成備胎,不如一開始就放下心理壓力,一切以企業的生存與茁壯為依歸,千萬不要跟錢過不去。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迷思四、合夥或成立公司多累人,獨資搞就可以了!
梁寬想開一家飯館,本與豬肉榮與鬼腳七商議好共同出資,但臨時梁寬又打了退堂鼓,怕人多口雜、最後辦不了事,乾脆自己先幹再說…
與過去老要鞠躬哈腰、看人臉色的日子相比,現在這種「千山我獨行」的快意還真是不錯哩!所以,自己開店自己管就好了,為什麼還要找別人(此指非親屬關係的友人)來出意見、管我執事呢?
其實,若能透過契約做到:(1)經營權與擁有權分開;或採取(2)一個大股東+數個小股東的架構;或(3)雖彼此各擁專業卻能從中推舉出事業領導人,則筆者覺能找到志趣相同的「外」人合夥,或共同出資當公司的股東也挺是不錯的!以下就是筆者所持的五點理由:
1.資源共享:
舉凡人脈、信用、關係、資金等,若能透過共營事業的機制來運作,如此個人資源不但可以相互為用,更能刺激並發揮其所蘊藏的功效,比起一個人整天為了公司生死存亡而四處「鑽營」,成效絕對來得強有力多了。
2.截長補短:
每個人都有其個性上的盲點,為求降低經營事業的內部決策風險或儘早發現外部威脅,除親屬以外,考慮找友人共同經營是有其必要性的!雖然決策過程會花較多時間,但多個人商量,至少可以讓自己的決策思考過程更加完整、思慮更加周延,而此自然也可以適時且較有效地規避經營風險。
3.節省成本:
在合作夥伴彼此都身懷經營事業所不可或缺之專業技能的前題下,大家捲起袖子來拼命,隨著生命共同體意識的催化,徹夜加班就不算什麼了,薪水少領也心甘情願了,必要營運開支再縮減也就無怨無悔;眾夥伴們同心一「ㄠ」,自然比應徵外人進來所需支付的成本與其所能展現的向心力要強多了。
4.加強形象:
老掉牙的問題—一支筷子與一把筷子那個較容易被折斷呢?答案當然是一支筷子囉!請相信我,某程度的「排場」是必要的,這不但可以讓自己行事有力、免於恐懼,更可讓與公司往來的客戶及廠商信心加分不少。
5.建立制度:
自己人經營,很多事就不會太在意,但若引外人合夥或入股的話,有許多情況就得照章(契約、公司章程、制度規定等)行事了。此舉雖然會增加不少麻煩,但卻可讓公司運作提早制度化與標準化;且唯有透過制度與契約的設計,使合作夥伴間彼此的權責分得愈清楚,公司也才可能儘量避免人謀不臧的經營風險。
籌募資金是創業的第一場試煉,雖然大家都知道惟有堅定意志,不為拒絕所敗的人才能通過這場競技,但筆者還是要強調,如何能在此趟過程中少走些冤枉路、少經歷些挫折,還是有「撇步」的!只是,急於縱身江湖、展現身手的你,能否先靜下心來,好好地學、細細地想、慢慢地推演一回你於此次「資金爭奪戰」中所將運用的策略、方法與技巧呢?
以上四個募資小迷思謹與各位讀者分享,希望能對各位的事業經營有一丁點的幫助,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